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jiān)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人工智能 >> 正文

從想象走進現實,具身智能嶄露頭角

2025年3月31日 09:27  北京商報  作 者:劉四紅

不同于中關村(4.840, -0.05, -1.02%)論壇年會其他論壇大多西裝革履,3月29日,在2025中國具身智能大會及展臺上,出現了不少大學生,有的在體驗人工智能最新落地成果,但更多對具身智能崗位的高薪招聘表現出極大興趣。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fā)現,隨著具身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該領域的招聘市場呈現出一片火熱景象,眾多企業(yè)積極布局,大量相關崗位虛位以待。從展廳上多家具身智能企業(yè)招兵買馬的情況來看,招聘的熱門崗位主要包括算法工程師、產品經理、數據科學分析師等。

“具身智能賽道相較以前要擁擠很多,現在這個行業(yè)也涌現不少新公司,但面臨的普遍痛點是人才貴、招聘難。我聽說有同行有個僅工作兩年的碩士畢業(yè)生,年薪已經到了200萬元!币晃徽谶M行招聘的具身智能公司HR向北京商報記者說道。

人才貴、招聘難這一情況,同樣在相關招聘網站上有所體現,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公開網站招聘上,涌現出不少機器人(18.170, -0.04, -0.22%)算法工程師、機器人調試工程師、工業(yè)機器人工程師等招聘需求,月薪資在1萬元至10余萬元不等。

從某國企正在招聘的高級智能操作系統架構師崗位信息來看,其月薪在8萬—12萬元,負責裝備智能操作系統理論及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組織裝備智能操作系統研發(fā)等,要求學歷在碩士以上,年齡不超過35歲,并有知名高校副教授或以上職稱,或者在操作系統相關企業(yè)擔任高級技術崗位。

“別看高薪,但真正匹配的人才也難尋,很多崗位我們招聘了很久,收到的簡歷不少,但真正符合要求的專業(yè)人才寥寥無幾!鼻笆鼍呱碇悄芄綡R表示。

高薪背后,對人才的要求確實不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另一家正在招聘AI人工智能高管的公司正在孵化集團AI項目,要求該崗位負責AI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規(guī)劃工作,并負責AI人工智能團隊建設工作,月薪在10萬—12萬元,但在崗位要求上,需要工作十年以上、博士學位,且有AI人工智能首席執(zhí)行官/總裁/總經理經驗。

崗位招聘熱的背后,是行業(yè)需求熱。

2025年春晚舞臺,當一群身著花襖、手持花絹的人形機器人邁著靈動步伐扭起秧歌時,那一刻,具身智能便不再是科技報告里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以一種鮮活有趣的方式,掀起了大眾對這一前沿科技的熱議浪潮。

“不同于近幾年火爆的AI大模型,具身智能是可以真正摸得著、看得見的。它不光有機器人的形態(tài),而且得有AI的‘智慧’。”中國具身智能大會上,一位具身智能行業(yè)相關的資深從業(yè)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說道。

如何理解具身智能?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物理實體深度融合,賦予它們類似人類的感知、學習以及與環(huán)境交互的能力,就像給機器人裝上一顆智慧“大腦”。

過去,機器人大多依靠預設程序執(zhí)行任務,靈活性和適應性較差。而現在,具身智能的出現有望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根據環(huán)境變化實時調整行動。

會上,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受訪人士處了解到,具身智能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如在工業(yè)制造領域,具身智能機器人能夠實現高精度的裝配、檢測和維修,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物流倉儲行業(yè),智能倉儲機器人可以根據貨物的位置和重量,靈活規(guī)劃搬運路徑,實現高效的倉儲管理;在醫(yī)療康復領域,具身智能輔助設備能夠幫助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提升康復效果。

此外,具身智能還在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有望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驚喜。

正如會上參展的一家移動機器人底盤制造商和無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介紹,其推出的機器人,可為用戶提供自動駕駛、移動抓取和導航定位等,已經可以助力物流、巡檢、農業(yè)等不同行業(yè)的用戶實現自動化目標。同時,該公司還推出了與機器學習、具身智能、視覺算法等相關的科研教育軟硬件產品,并與科研教育機構深度合作,推動機器人技術教學與創(chuàng)新。

編 輯:章芳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chuàng)”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fā)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中興通訊董事長李自學:算力筑基、 AI 啟智,共迎數智化新紀元
精彩專題
3·15權益日 | 共筑滿意消費 守護信息通信安全防線
聚焦2025全國兩會
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低空經濟2025:助力中國經濟騰飛,成就高質量發(fā)展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